首页 > 动态 > {{tabTitle}} > 详情

走进红杏林中医门诊部,有他们就心安!

作者:红杏林    发布时间:2022-12-31

  12月,与新冠的三年拉锯战进入冲刺时刻,“黎明之前”各医疗机构成为了阻挡疫情的第一道护堤。

  截至发文,红杏林中医门诊部历时20多天,所有医师超长待机,帮助1000多人由阳转阴。在大多数人高热不退、病情反复的情况下,经红杏林中医门诊部调理的患者,病程短则1-3天,最长不超过5天,身体便开始恢复,只余轻微不适。

  今天,我们走进红杏林中医门诊部,了解他们是如何高效研制5种中医对症药方,了解中医药在这波疫情下发挥的巨大能量。

红杏林中医门诊部

  一、新冠五药方的研制过程

  “我们全力以赴迎战疫情”。这个决定一出,红杏林医师团队们一句话都没多说,立刻投入战斗。为更详细的收集患者信息,提高药方研发效率,他们不眠不休,随时了解患者情况。

  第一个接诊新冠患者的是孙白杨医师,妥善安置好这位患者后,孙医师将情况上报——“我们要做准备了。”

  红杏林立即组织所有中医师团队,开会、研讨药方,同时数字化中心着手建立线上表单,便于接收患者反馈,和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进行患者大数据分析,这对药方的研制效率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红杏林灵枢疗法创始人黄晓晨老师、其弟子李新睿老师、孙白杨医师,以及中医师团队拧成一股绳,从国家发布的中医抗疫思路,到结合本地情况来研究病因病机;从翻阅《伤寒杂病论》、《瘟疫论》、《景岳全书》、《辨证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中医古籍,到整理患者医案进行分析……他们不敢休息,因为这是一场时间争夺战!一边是大批的同事倒下,一边是问诊患者激增。常规的单独辨证开方跑不赢时间,通用药方的研发刻不容缓!

红杏林门诊部工作人员抓中药

  考虑到今年的五运六气为厥阴风木太过,过则易克脾土。同时结合患者想呕吐、饮食不佳等症状。孙医师和黄老师探讨后拟出了第一个方子:小柴胡汤+祛湿思路。果然,一剂药下去,大部分患者反馈脾胃舒服很多,同时退烧!医师们信心倍增。

2022年的六气图

2022年的六气图

  但仍有部分患者没有改善。翻看了患者的舌苔后,医师们发现症结——舌苔黄腻说明胃经有热。考虑到湖南本地饮食习惯和气候条件影响,人们喜食辛辣刺激!所以,立即调整新方:小柴胡汤+石膏清热。这次调理有效率大大提升,但还没松下一口气,问题又来了,有部分人退烧后嗓子出现不适。

  “伏邪皆在膜原”,此时不正之气埋伏在膜原,引动喉咙不适,如何进一步清除病邪,孙医师参考《瘟疫论》中名方【达原饮】,结合小柴胡汤进行加减,破戾气除伏邪,再次成功!

门诊部中医师问诊

  研发第三天,有患者出现了不发汗,同时高热的状况,医师们讨论后立即将用以身热不解,咳逆气急、舌苔薄白或黄的麻杏石甘汤调整加入。同时,针对部分患者发烧反复、头项背疼痛、肌肉酸痛却不出汗,怕冷,脉浮紧等症状,又需要发汗解表同时防止发汗伤津过度,葛根汤加减方子应运而生。

  一鼓作气,结合这几天的病案分析,针对持续高热不退的三阳合并方子拟出。

  新方效果如何?中药分别送到对症患者手中后,医师们便时刻关注着患者们的服药反馈。“有效!都反馈了,症状减轻了!”看着电脑上收集到的信息,孙医师和团队们疲惫的脸上,扯出了一丝笑容,此时大家已经扛过了3天。

  接着,中医师团队紧急开会,进行统一讨论,如何对不同的患者使用对症的药方,以更好的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折磨。由此,确定出了A方麻杏石膏汤加减针对高烧的情况,B方葛根汤加减针对身痛明显的情况,C方小柴胡汤加减针对发热伴恶心呕吐的情况,D方针对使用前三方后,仍高热不退的情况。

  但仍不能放松,孙白杨医师说“这个疾病病情变化很快,要每天细心观察询问患者状态。”果然,新问题出现:三阴病还是来了。

  冬至的前一天,就诊的患者脉象和舌苔发生变化,出现纯寒之症:舌苔白腻、口干口渴,喜热饮,畏寒怕冷,脉微细。那之前调理郁热的方子就不对症了,现在患者的核心病机是:真阳虚衰,表里寒盛,津虚营弱。

  于是中医师在小柴胡上加太阴少阴的思路,寒者热之,湿者温之,加上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紧急开出了E方。

  疗效就是最好的说明,大部分患者服药2剂,便已退烧恢复状态。由此,红杏林通用方成型:

  A方:麻杏石甘汤加减针对高烧口渴、舌苔黄腻等情况

  B方:葛根汤加减针对身痛明显等情况

  C方:小柴胡汤加减针对发热伴恶心呕吐等情况

  D方:针对高烧不退等情况

  E方:针对恶寒严重、发热、舌苔白腻等情况

  (*以上五方都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当下时气研制而得,后续节气变化,方子的思路将随之改变。如:冬至前一天开始,用量最大的是C方和E方。因此以上内容仅供思路参考,具体用方请辨证处理,或咨询专业医生。)

  至此,这场时间争夺战告捷,孙白杨看着团队伙伴东倒西歪的靠在座椅上,眼眶突然就热了,“很多小伙伴都是在硬扛着,带病扛着,跟真正的战斗没有区别。”

  也是这场战斗,让患者们深刻意识到病情来势汹汹,不同以往。如果正在看文章的你出现了症状,或者在阳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值班医生,也欢迎你转发给亲朋好友,转发给有需要的人。


  二、即便站不起来了,也在咬牙坚持

  医师身份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一个保护罩,他们也是会被感染的普通人,也是别人的父母、爱人、孩子。他们一边在跟身体里的新冠病毒斗争,一边帮患者抵抗病毒。

疫情期间在医馆等候看诊的患者

疫情期间在医馆等候看诊的患者

  疫情来势凶猛,加班到凌晨12点多成为了常态,孙白杨医师几乎没睡过整觉,杨冯乐医师直接睡在了门诊,欧宇芳医师一周内就接诊了120多名患者,尹章杰、黄贤华、李宏强、谢志坚等医师带病坚持看诊……即便这样,患者的呼唤仍然没有减少——

  —“我发烧到39度了,怎么退烧啊!”

  —“我现在全身疼痛怎么办呀!”

  —“我喝了药,现在怎么还没有退烧啊!”

每天都有无数患者在公益群里咨询

每天都有无数患者在公益群里咨询

  焦急的问询在屏幕前不断闪烁,这段时间,红杏林中医门诊部开通了线上问诊服务,建立了六个新冠公益群,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为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服务。因此基本每一分钟,都有患者在身边或是线上焦急的问询,医师们常常是企业微信回复完消息,立即切到飞书上回复,这边还没结束,钉钉的消息又弹了出来,此时微信上也有患者在呼唤。医师们恨不得有千手千嘴上阵,帮大家尽快解答:

  —“稍等下,让我看下您的舌苔。”

  —“这是第几天了?之前有吃什么药吗?”

  —“你现在感觉是怎样的?乏力吗?出汗了吗?”

  —“你填下这个问诊单,根据提示把症状都列一下哈。”

  —“不急啊,这个是有一个过程的,多睡觉,多补充水分。”

  ……

  由于病情来势汹汹,大多数人表现得非常焦虑,医师们只得耐心引导、安慰。病情变化迅速,医师们每天都要强打起十二分精神,为患者调整药方。

  分身乏术的医师们,在接诊间隙,使劲眨了眨酸胀的眼睛,揉了揉酸痛的腰。站起身为自己温了一包中药,还没等缓过来,下一位患者的消息弹了进来,新一轮的问诊又开始了。

  红杏林中医门诊部虽然研制出了新冠5方,但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依然会开单独方。这些开方患者一般是有持续不退烧,或使用西药退烧后复阳等特殊情况。由于疫情来的突然,很多民众不懂医药,在情急之下选择了多种药物压制,表面上是退烧了,但是并没有根治。

  一位使用挂水退烧后,第五天又复阳的患者就是这样。第二轮的“阳”很折磨人,孙医师看到患者的时候,她全身浮肿,上吐下泻,整个人都没有力气。于是每天给患者调整一个单独方,三天后,患者好转。“如果一开始就使用中医药干预的话,能大大缩短病程,也不会这么受折磨。”孙医师根据这几天上百个调理医案得出的结论。

7_副本.jpg

  除了中药,中医外治手法在这次疫情中,也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红杏林中医师们在问诊开方之余,还用上了针灸、刮痧、推拿等手法线上指导或是线下实操,帮助患者退烧,为他们减轻痛苦。


  三、不停歇的药房与时间赛跑

  药房旁的打印机里不停的吞吐着药方,都是医师们刚为患者斟酌配制的新方。药房里,能帮忙的医师全都出动抓药,“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会给这么多发烧的患者抓药!”

药方

一沓又一沓的药方

  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大量群众涌入药店采购常见药品。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布洛芬等退烧药短缺,中药材也开始缺货。负责中药材的何志荣医师反应迅速,“早在没有放开之前,医馆负责人巧姐就发消息提醒我,让我多备货,那时我就已经把疫情所需的常用药材整理出来,并向中药厂家报了大量的货。”

  “生怕缺货,没有药材给到患者。”何志荣医师每天不是在抓药,就是在清点库存。临时搭建的库房里,分门别类的存放着大批量的药材,每一种都用A4纸醒目的写上了药名,便于药师拿药时能快速找到。这个时候,就是在与时间赛跑,“患者都在等药救命啊。”

整齐码放着药材

临时库房里,整齐码放着药材

  药房里,找药-称重-打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时不时传来一两声“XX药材在哪里?”,“在这!”,以及大家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两周来,大家基本每天要抓200副左右的药,从8点半上班,一站就到了晚上9点。早点抓好,患者就能早点喝上药,就有早一点康复的可能。

  煎药房里,药香也没有断过。负责煎药的袁凯医师每天的行动轨迹就是:煎药房-熬中药-去药房-拿中药-煎药房-熬中药。得益于现代化煎药机的加入,红杏林中医门诊部最大型的煎药机,一次可以熬40副通用方中药,共80包药液,极大的提高了煎药效率。

  凌晨1点20,最后一副药完成,何志荣医师已经快站不住了,但是他还是郑重的把药包好,整齐的放在了袋子里,等着骑手把它送到患者手中。


  四、寄药给患者送健康的最后一岗

  疫情之下,问诊的人数暴增,工作量是往常的三倍以上,在岗的工作人员几乎都阳了。寄出的每一份药,都是患者的希望。

  “快借我几台手机,寄药一次性只能下5单!”寄药岗位的尹娇艳站在堆满中药的货架前喊到。身后是即将发往患者手上的药材,有的是已经熬好了中药液,有的则是打包好的中药。

  借到手机后,她快速在手机上打开快递小程序,一边对着患者信息,一边填写寄送地址,然后把取件码用马克笔抄写在药袋上。这个动作,她每天重复了上百遍。

12_副本.jpg

  随后就是等待快递小哥上门。因为疫情,很多快递员也倒下了,接单速度很慢。此时尹娇艳就只能在手机上不断的安慰患者,告诉他们寄药的进度。“我很担心没有及时回复他们,有空就一直在各个软件上切换回复。”

  由于长时间蹲在地上清点寄送,及在新冠病毒的双重折磨下,尹娇艳的腰背痛的很厉害,站起身的时候,只能用手扶着慢慢站起。“这些工作人员自己都阳了,还在工作,真的很不错。”一旁来就诊的患者交谈的声音落入了她的耳朵,瞬间眼睛就红红的了。

  “患者们的肯定,让我觉得好感动好欣慰, 值得!”


  五、你需要,我们就在

  红杏林中医门诊部的医师们,带着“一颗红心只为照亮杏林”的使命咬牙坚持,“成就客户”、“专注专业”更是成为了他们刻在脑海中的第一反应,看着他们很多人病后仅休息一两天就立即返岗,症状轻的替换症状重的伙伴;看着他们直不起来的腰,嘶哑的嗓音,疲惫的身影,很心疼!更不敢想象3年前如果没有国家的保护,会是怎样的状况。

  这次突然的“大考”,老百姓措手不及,医疗资源被撕扯,路上飞驰的救护车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心跳。好在,我们还有中医,这个祖先留给华夏民族的宝贵财富,给了我们更多抵御疫情的底气。

  这个12月,红杏林中医门诊部全力以赴,接住了疫情的猛烈冲击。不论前路如何,红杏林始终以一颗红心真诚服务,后疫情时代也许医疗资源会暂缺,但只要有人需要,红杏林愿意做安心的健康守护者。如果阳了或者在阳康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去咨询红杏林值班医生,“你需要,我们就在。”


关键词
{{item}}

湖南红杏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50128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