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一夜西风
山头树冷浮红,湖岸露寒生白
不知不觉,今天就是寒露啦!
此时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都快要凝结成霜了。
南方的朋友是不是都开始穿上了秋裤,衣服裹得严严实实的?
北方的朋友是不是已经开始穿上初冬的毛衣、棉袄了?
当天气突然转凉,除了日常养生,还要注意这6件事,让我们少生病,多一些底气度过寒冷的冬天,养护我们的身体。
话不多说,朋友们和杏林君一起来看看吧~
01
秋冻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它是第一个提到“寒”的节气,天气开始转凉,民间有“白露白花花,寒露添衣裳”之说,中医养生方法却强调“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流传已久的养生保健谚语。
“秋冻”是说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有意识地让身体适当“冻一冻”,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为适应寒冷的冬季做准备。
但有些人即使是在早晚气温较低时,也穿得非常单薄,甚至在冷空气来临时,也仍然恪守着秋冻的信念,结果染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所以,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应科学地进行。
02
突然转冷的季节,最适合艾灸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大幅减退,阴气渐生。
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可通过艾灸养生的方式保养体内阳气。
1、天突穴
天突穴,可调理咽喉部位疾病。不仅对调理甲状腺有效,像慢性咽炎、喉咙干痒等,都试一试艾灸它哦。
它的位置很好找,在我们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2、委中穴
委中穴是足太阳经的合穴兼血郄穴。血郄是主活血的,所以这个穴位是活血化瘀的宝贝穴~
它的位置也很好找,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左右腿各一。
▼附上取穴动图
3、大椎穴
大椎穴,是身体的“小太阳”。阳气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寒邪首先侵犯的也是它。所以艾灸大椎穴用来养阳,效果是真不错。
大椎穴找起来还蛮轻松的,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有一个突起,大椎穴就在这个突起的下面凹陷内。
每天艾灸这个穴位15~20分钟,能很好地激发阳气,形成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要是不艾灸的朋友,按揉也有效果。
▼附上取穴动图
4、肩井穴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这个穴位的气血为地部经水,所以它是可以疏导水液的。
医家常用这个穴位来活络消肿,祛风清热。这也是它能调理颈椎问题的所在。
取穴时,要正坐,当中指的指腹向下按揉,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时位置就对了。
▼附上取穴动图
每天艾灸这个穴位15~20分钟,对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等病疾,具有不错的疗效;长期按揉,对中风、乳腺炎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03
寒露后,必须防感冒
1、常搓大椎穴提升阳气防感冒
深秋感冒多发,要养成习惯,出门前用手掌搓热大椎穴。
大椎属督脉,督脉总领一身阳气,搓热大椎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体表,收缩毛孔,防止感冒。
2、每天中午弹中指,强心护心
寒露以后,气血流注心包经,这时抓紧锻炼,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冬天手脚冰凉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每天中午弹中指——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100遍,可以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起到强心护心的作用。
04
颈腰脚,三保暖
寒露之后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背、脚部保暖。
暖颈:
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
戴条围巾可以有效保暖颈部。宜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
暖腰:
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容易受冷刺激而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
另外,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温热作用。
暖脚:
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
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05
喝足水,防脑梗
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有脑血栓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间适量饮水,可以稀释血液,防止栓塞。
寒露来临
意味着冬天就不远了
提醒我们要开始准备抗寒了
以上这些方法,大家记住了吗
06
七点后不进食,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一年24个节气对应着24小时,而寒露对应的正是晚上19点,这个点之后,大家要做到三个字:不进食。
寒露养生重在收,对应到一天之中的寒露小时令就是吃饭。
研究人员追踪调查了721名平均年龄53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现晚上7点后进食、或就寝前两小时内的进食者,夜间血压不降、一直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是不进食者的2.8倍。
所以,寒露过后,切记晚上7点之后,不要再进食了。
秋季时节
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
当气候变冷时
正是人体阳气收敛之时
也就是说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
“养收”这一原则
大家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