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有哪些,先跟红杏林了解它们:麦、黍、粟(小米)、稻、菽(豆子)。
个个都是天然的补品,各有各的妙处,麦补肝、黍补心、粟(小米)补脾、稻补肺、菽(豆子)补肾。
小麦——温补肝胆
先来说说麦,这个麦指小麦,主要在北方种植,生长周期符合“秋播、冬灌、春穗、夏收”,将一年四季的精华都收入了种子里,茁壮成长。
小麦性味甘微寒,入心、脾、肾三经,除了能补益脾胃外,还能温补肝胆气血,补木生火,间接温补心气心血,一举多得。
中医认为小麦里有伸张舒展的气机,经常用来调理抑郁、生气等肝胆情绪疾病,同时,还能调理以下疾病:
1、自汗盗汗:浮小麦5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
2、腹泻:小麦粉(炒黄),糯米(炒黄研粉),大枣(去核干燥研碎),每次15~30克,开水调服。
3、口腔溃疡:小麦面烧灰2份,冰片1份,混合研细,吹在口疮面,每天2~3次,3~5天即愈。
红杏林小提示:当一个人的肝火特别旺、血压特别高,身上有黄疸,甚至有出血症状时,就不能吃麦子,应该吃稻子,补肺的东西肯定要克肝(金克木)。
黍——调气血、补心气
黍俗称黄米,味甘性温,能入心和小肠经,不仅能补中益心,还能调理心包、小肠、三焦的气血。
尤其适合心气虚的人,如果你是呕心沥血、劳心过度的人,也是非常适合的。
对于黄米,人们一般不熬粥,也不蒸米饭,通常磨成面用来做黄米面年糕(黄米糕)。
北方的黄米糕和南方的糯米糕相似,而温性的黄米糕更适合脾胃虚寒、消化功能弱的人。
心情不好时,红杏林建议吃点黄米糕缓解心情,嚼不动的朋友可以喝点黄米酿的甜酒,也能起到滋补作用。
粟——补益后天之本(脾)
粟,去壳后是小米。最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五谷就是小米了,味甘性温,是补益我们后天之气,也就是脾胃的食疗首选。
在《伤寒论》的第一个方子——桂枝汤的方后注提到:在外感风寒服用桂枝汤后一定要“啜热稀粥—升余,以助药力”,也就是用小米稀粥来帮助其发挥作用。
小米能入肾、脾、胃经,在《本草纲目》中,小米能调反胃热痢。
红杏林建议大家煮粥喝,不仅益丹田,补虚损,还能开肠胃,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等。
一般老人、体弱、产妇(不能以小米为主食,注意营养搭配)都可食用,是妇女产后调养之佳品,素有“代参汤”之美称。
红杏林提醒大家,小米不能和杏仁一起吃。
稻——滋补肺气
再来说说稻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其中,小米、小麦性温适合北方人种植食用,而南方人最长食用和种植的就是稻米,即水稻,也就是常吃的大米。
中医认为,水稻种植在水里,性寒的食物都与水离不开关系。所以为了避免拉肚子,一般都是煮米饭,平衡大米的寒气。
大米能滋补肺、大肠、皮毛,使人肺气足、肺津生、皮毛润泽、大便通畅。
红杏林发现,有很多北方人初到南方,因为吃了大米导致水土不服,就容易出现胃痛、胃胀的现象,同理,南方人去到北方也一样。这时需要时间适应,严重的需搭配中药调整。
菽-培补肾气
菽泛指一切豆类,今天红杏林先来讲讲大豆和黑豆。
大豆油脂最高,蛋白质、纤维含量很丰富,但含糖量最低,所以说大豆是最难消化的。吃过炒豆子的朋友想必都经历过腹痛、胀气、不停的放屁,这就是消化不导致的。
那大豆该怎么吃?
红杏林建议食用由大豆磨制而成,经过处理制成的豆腐,加上一些葱,滑嫩鲜美,做汤特别好吃。
吃黑色的食物,补肾效果特别好。
其中,黑豆能入肾、膀胱经,有固精缩尿,温补肾气,适合肾虚的朋友。但是对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痛风者是不宜多食豆制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