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tabTitle}} > 详情

多措并举齐发力 吹响我国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号角

作者:红杏林 中医药 专业人才培养 中医药传承 中医药发展    发布时间:2021-04-09

多措并举齐发力 吹响我国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号角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一项济世利民、造福人类、功在千秋的宏伟事业。

它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还能够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特别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就发挥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2020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披露,此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超过90%。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快速有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3月29日,《政策措施》主要执笔人、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表示,该文件就我国中医药事业现存的总量不足、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强、中西医结合水平还不高、高质量服务供给不足、中医药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实招硬招。


聚焦七方面,推动中医药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工作被置于显著突出位置。但需要指出的是,人才不足、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等现实问题,对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为有效化解这些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策措施》,围绕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提升中医药发展效益、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环境等七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

要聚焦疫病防治能力建设,发挥好中医药疫情防控独特优势和作用。完善中西医结合救治机制,加强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基地建设,深化中医药疫病理论研究、中医药抗疫有效经验总结和临床数据挖掘,科学总结中医药防治的疗效成果。

聚焦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推动领军人才、优秀人才、基层骨干实用人才等特色人才队伍建设。

聚焦医疗资源提质扩容,推进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建设,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促进传承创新和中药质量提升。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落实中药注册管理改革举措。

聚焦遵循中医药规律和特点,建立完善评价和标准体系。健全中医药科研方法、评价体系,完善临床疗效评价技术、方法。推动中医临床诊疗标准、临床技术规范的制定。

聚焦开放发展,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双边合作和与世卫组织等多边合作,让中医药“走出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高地。

聚焦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动设立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县创建工作,总结推广各地先进经验。配合全国人大开展好中医药法执法检查。推动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


“歧黄工程”助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


“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是核心。”国医大师王世民教授弟子、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总干事赵振源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近年来,我国已经实施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包括中医药人才拓展计划、‘百万’人才工程等,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将围绕基本建设与能力提升两大重点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能力提升为重点的项目中,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也称“岐黄工程”),成为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四五”期间,将通过这个工程着力推出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与“十三五”相比,“岐黄工程”在项目数量、培养人员规模以及在投入上都将大幅增加。

更可喜的是,此次“岐黄工程”还将成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的重要抓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刘群峰表示:“将港澳中医药纳入中医药发展全局,予以重点支持,允许港澳符合资格的中医药人员参与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评选,还有歧黄学者、青年歧黄学者等人才培养项目,融入中医药学术思想继承和创新发展格局。同时支持6名港澳地区的中医师入选了青年歧黄学者项目,支持50多名澳门中医师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执业,融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机制。”

除“岐黄工程”外,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还通过三个方面来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首先,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的优秀学生选拔培养;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培训,并化为学生学业评价主要内容。

其次,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增加多层次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绩效工资分配对承担带徒任务的中医医师适当倾斜;符合条件的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以医古文替代外语作为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考试内容。

最后,加强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将中医药学才能、医德医风作为中医药人才主要评价标准,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同时,在院士评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评选中,探索中医药人才单列计划、单独评价。


财政支持力度空前,助力中医药发展


大力发展中医药行业,财政支持不可或缺。其实,近年来,在一些省份已经相继出台了有力举措,加大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投入。

例如河北省,在2020年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通过进一步深化医改工作,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投资力度。

其中,在落实中医药倾斜政策方面。河北明确,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投资力度,保障公立中医医院投入责任落实,改善中医医院办院条件。实行中医医院与同级综合医院病种定额标准相同的支付政策,中医医院的医保报销起付线可比当地同级综合医院下浮一级。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对传统工艺配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实行备案制管理。通过省级药品监管部门遴选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可在全省调剂使用。对于统筹基金不能报销的中成药可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值得关注的是,在3月29日进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孙志诚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

他指出,“十三五”时期,国家发改委总共安排中央投资超过300亿元,支持中医中药类项目建设。中央财政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在“十四五”期间有希望比“十三五”翻一番,这个力度无疑是空前的。

其中,通过保障落实政府投入,多方增加社会投入,加强融资渠道支持,实施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重大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中医药开放发展等多个方面,都在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中作了具体部署。


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面临的是中医教育和中医人才的稀缺红杏林为中医在线教育平台,多年来深耕中医在线教育,培养了众多中医学子,2019年更是从众多教育培训机构脱颖而出,荣获“腾讯课堂优质机构”认证。让中医走进每一个家庭,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先出一份力,红杏林懈的追求。


关键词
{{item}}

湖南红杏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5012835号-1